首页 文案列表 纪录片解说词 文化纪录片 纪录片【黄帝内经】:第26集 解说词文案

纪录片【黄帝内经】:第26集 解说词文案

文案配音员:烨伟
文化纪录片 669 分享



第二十六集 五行大法


【提要】中国的五行观念,渊远流长。由中华民族的生命意识凝聚而成。


(河南淇县纣王宫)

历史走到商纣王时期,《史记》记载,商纣王才思敏捷,勇猛过人。据记载,商纣王继位的初期,还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。可是后来却日见穷奢极欲,荒淫无度。据《史记》记述,臭名昭著的酒池肉林就出自纣王。他令男女裸体,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。又向百姓征厚税,建鹿台于朝歌,广收狗马奇物于宫室。为压服百姓的怨恨,制定“炮格”等重刑,草菅人命。对比干、微子、箕子等忠臣的劝告拒不接受,甚至挖出比干的心脏来欣赏一番。至此,商王朝已走到毁灭的边缘。


周武王大约是顺应了历史的要求,起兵进攻商王朝,经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。商纣王逃至鹿台,引火自焚而死。


(河南淇县朝歌遗址)

朝歌,即今天河南淇县,冷静地记下了这一段历史。周武王攻克商朝,建立周王朝的第二年,约公元前1064年,正是武王刚刚完成“封邦建国”的第一步程序,而天下未定的时期。武王忧心忡忡夜不能寐,所以,决定亲自访问前商朝遗臣,智者箕子,向他咨询治国大法。


武王说,苍天在冥冥之中,一定默默地内含着安定民心,使其安居乐业的方法。但我不知不晓,不知其规律所在,不知其伦理秩序是怎样的。


箕子回答,我听说当年大禹治水,按自然规律办事,顺水性因势利导,平息了洪水灾害。故天帝赐给他洪范九畴,以安定天下。


(河南淇县三仁祠)

洪是大的意思,范是法的意思,畴是类的意思。洪范九畴,就是九类治国大法。这位天帝,相传是黄帝。我想,这套治国大法大约是经多代部落首领承继下来,后来又经舜帝传给了大禹。


(河南禹县古钧台)

有意思的是,天帝传下的治国大法,第一类竟然是五行。这个五行,完整地记载在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史书(——《尚书》)中:“(字幕)五行:

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


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爰稼穑。润下作咸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从革作辛,稼穑作甘。”意思是,五行,即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,水的性质是润下,火性火焰炎上,木可曲可直,金属可以改变,有土,于是才有种植和收割。水润下发生咸,火炎上发生苦,木曲直发生酸,金属的改变发生辛,土地上的种植和收割发生甜。


(山西夏县禹王城)

《尚书》中还有两处记载了五行:一是在《大禹谟》篇(字幕):“德惟善政,政在养民,水,火,木,金,土,谷惟修”。宋代蔡沈在注释这段论述时,说,君王的德不仅仅是善是仁慈,而是要将善贯彻于执政当中。


纪录片【黄帝内经】:第26集  解说词文案


(湖南衡阳峋嵝峰禹王殿)

执政,不仅仅是法治,而在于它能够养民,就是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繁衍生息。蔡沈认为,五谷由五行所生,五行的各项各元素相互制约,可以排泄各自的过错,或者各项互助,可以补充各自的不足。这段话,也可以表述为:五行相克,可以克制各自的过错,五行相生,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。


(浙江绍兴会稽山大禹陵)

这是否意味着大禹“政府”的管理部门,是按五行设置的。


(陕西户县西南一甘)

另一处记载在《甘誓》篇中,即大禹死后,他儿子启继位。有扈氏国不服,起兵叛乱。“甘誓”,就是夏启率军讨伐之前所作的誓言。誓言列举了扈氏国的罪状。第一条便是该国轻视侮辱了五行。另外,在殷商的甲骨卜辞中,我们看到了“中商”,“东土”,“南土”,“西土”,“北土”这样的五方观念。


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,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,张其成先生手指着一张书法作品中的一个甲骨文的“亚”字,对我们说“殷墟的甲骨文。这是什么意思(呢)?这是个‘亚’字,现在亚洲的‘亚’字。(那么)这个字在甲骨文里面有,在后来西周时候的钟鼎文里面也有。它是什么意思(呢)?


它表示的是一种五方的观念。这个字我认为就是五行的来源,五行就是来源于这个字。何以见得呢?这个字,我刚才讲,不仅是甲骨文里面,金文里面有,而且在殷商时期的那个坟墓,那个大的坟墓,都是做这个形状。它是表明了南,北,东,西,中。所以商代,殷商时代,已经有了这个中央的观点。就是四方加中央,就是五方。


(有了这个)五方的观点,后来就产生了五行。你看这个‘行’字,五行的‘行’(字呢),它是什么?它就是四通八达的道路,这是它的本意。这也是东,西,南,北,跟我们现在的地图应该说是相反的。还有一个中央,这就是‘行’字的本意。(那么)从这个记载上,除了《尚书》这个文献的记载以外,接下来,在春秋战国时期啊,就用五行的观念也非常多了。其中《管子》上有记载,还有邹衍,一般传说是邹衍,把阴阳五行第一次结合在一起。”


(山西侯马市)

据说山西侯马市至新绛一带,曾经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国都。我们在街道上也看见了相应的证明。《左传》记载,“秋,龙见于绛郊。”即公元前513年秋天,龙出现在晋国都。有学者认为,“绛郊”即今天的新绛。具体的地点,我们一时难以确定。总之,有龙出现在晋国,这件事引起了当时晋国的执政大臣魏献子的重视。


于是,有一天,魏献子就此事问蔡墨,我听说虫兽类动物中,数龙最有智慧,所以人们无法活捉它,对吗?蔡墨回答,其实是人不聪明,而不是什么龙有智慧。蔡墨说,自古就有人养龙,比如豢龙氏,御龙氏。


接着他说开了,从舜帝时代的养龙到夏代甚至吃龙,以及与养龙有关的人物、趣闻等等。相传,养龙在远古不是新鲜事。舜帝时有一个人好养龙,他驾驭这些龙去服侍舜帝,舜帝赐他姓董,把“川”这个地方封给他。今天晋南一带,仍流传着“董父豢龙”的故事。


(山西闻喜县)

有专家考证,今天山西闻喜县的董泽湖,就是那个“川”。湖南也有仓底村留有董父庙遗址。湖西边有营里村,原名“豢龙庄”。有学者认为,远古的龙,包括《左传》记载的这个龙,实际上是指鳄鱼。我们再回到蔡墨这里。蔡墨最后对魏献子说:“养龙业的失传,是因为有关官员的失职。龙是水中的动物,水官失职,当然得不到活生生的龙了。”“故有五行之官,是为五官:


(字幕)

木正曰句芒,火正曰祝融,金正曰蓐收,水正曰玄冥,土正曰后土。”就是把五行与远古的五氏族部落联系在一起,意指五个氏族分管五行。由此转换成为后来专设的掌握五行的官员。这五个官员又经岁月流逝,在后世演变成五个神仙。


(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)

《国语》记载,郑国国君郑桓公曾任周王朝的司徒,深得民心。在周王朝任职期间,郑桓公曾与史伯有过一番长篇对话。在这番大论中,我们关注的是史伯的这段话:


“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,以成百物。是以和五味以调口。”就是说,先王将金木水火等元素与土杂合,便生成了百物,这样以和五味。可以看出,五行概念在春秋时代已经非常流行了。


(陕西华山西岳庙)

为了寻找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家邹衍的足迹,我们来到黍谷山。


(北京密云荆粟园黍谷山)

黍谷山位于密云县与顺义县的交界处。旧县志记载,黍谷在白河之东,旧时谷中有邹衍庙,山上有风洞,人称邹衍祭风台。此外,还有纪念李时珍的药王庙,祭祀伏羲、神农、黄帝的三皇庙。今天,除了这片废墟外,它们的原貌我们已经看不出来了。


“李老师,当时不是有这么一个传说(吗),(说这个)邹衍吹箫之前,这个地方五谷不生。”


北京密云荆粟园村民,李维先生:“五谷不生。”

“他吹箫以后,然后就五谷生了。”

(李维先生:“嗳,五谷就生了。”)

“为什么叫黍谷山呢?”

李维先生:“(吹箫嘛,)也叫黍谷回春。然后吹来一阵暖风。”

“你把这个故事给咱们讲一讲。”


李维先生:“黍谷山,起这个名,就是因为邹衍吹箫而起的。原来不叫黍谷山。建这个庙以后黍谷回春,黍谷回春,完了以后,就叫黍谷回春(也叫黍谷山)了。


为什么叫黍谷山?原来黍谷不长,邹衍上别处旅游去(了),回来(以后),到这一看,人民生活特别苦,就坐这儿就吹箫,吹了三天三夜,刮了大风下(了)土,这个时候才长五谷,(所以就)叫做黍谷山。后来我们就建了这个庙。”

“建了这个庙。”


李先生说:“哎,就(是在)咱们脚底下站的这一片。正好挨着这个庙就是一棵大树,这是一棵银杏树。”

“这棵银杏树可有些年代了。”

“有多少年了?”

“不知道。”

“都不知道了。起码一建庙的时候就栽了这棵树。”


不知道这棵古树拥有多少年轮,不知道它是否目睹了邹衍吹律而黍谷回春这神奇的一幕,也不知道它是否静静地倾听了邹衍律管中发出的天籁之声。


《史记》记载,驺(邹)衍,战国齐人,游于燕。燕昭王拜他为师,善吹律管。《艺文类聚》引汉代刘向《别录》:“驺衍在燕。燕有谷,地美而寒,不生五谷。邹子居之,吹律而温气至,而谷生,今名黍谷。”就是说,这里大地回春,是因为邹衍的律管之声。


邹衍,善于五行之说。他把五行称作五德,意指事物的五种性质。《吕氏春秋》载邹衍“五德始终记”,提到“土气、木气、金气、火气、水气”。这又意味着把五行看作五种功能。在先秦古籍中,有关五行的记载还见于《礼记》、《管子》、《墨子》、《荀子》等著作中。这些记载,大都把五行作为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,或五种元素。它们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。


纪录片【黄帝内经】:第26集  解说词文案


张其成教授说:“五行学说(呢),它起源于殷商时期。它的标志就是五方观念产生的。它形成于西周时期,因为这个时候,五行概念出现了。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,因为这个时候,已经有了五行和阴阳相配合的学说。而且有了五行相胜的学说,就是五行相克的学说。


接下来又有了五行相生的学说。因此可以说五行学说是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。汉代以后,阴阳五行,就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模式,被广泛的应用于伦理学,社会学,政治学,军事学等等,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医学。”


(全屏镂空字幕:木 火 土 金 水,依次显现)

那么,五行的发生于人类的生命活动是何关系?五行于人类意识是何关系?五行又是如何产生的?我们进入远古——


当远古人类面对山火,面对森林大火的惊慌失措,转变为温暖感的时候,他们同时也发现了被火烧过的兽肉比生肉好吃得多。有学者指出,数十万年的熟食,首先改造了人类的消化系统,促进了各脏腑的发育,尤其是促进了大脑的发育。当两万八千年前的峙峪人,发明钻孔技术不久,人工取火便应运而生了。


古老的火灸疗法,在他们烤炙兽肉的火苗上孕育而成。火,作为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形象,进入(人类的)意识之中,渐渐凝成一个充满生命意识的概念。


从人类诞生的第一天起就离不开水,这是不言自明的。远古人类除了对饮用水的需求外,还懂得在清凉的水中避暑,以水清洗伤口、脓疡,达到治疗目的。水中有鱼、蚌之类,这是挺不错的美味食物。


(山西朔州峙峪遗址)
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当远古人类开始选择他们居住地的时候,水作为必须的先决条件。毫无疑问,此时人类已经完全确立了水的生命概念。


山西省考古学会理事,山西平朔考古队副队长雷云贵先生:“这里的气候温和,可以推测这里到处是森林(呀),草原(哪),(这个)流水也很多,水里面有鱼,很适合人类在这居住。”


(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)

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,王吉怀先生:“另外,有大面积的水域,咱们发现的大蚌壳,现在没有,发现这么大的大蚌壳,他把肉吃了以后,再把蚌壳做成工具,做成蚌刀,蚌铲,蚌镰。(那)这种大的蚌器,水中动物,在小水沟里或者是一般的河流里是不会产生的,它得有大的水域。”


纪录片【黄帝内经】:第26集  解说词文案


远古,木土似乎是不可分离的。在极其遥远的年代,人类就会用泥土敷住伤口,以止血止疼。


(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)

7000多年前的余姚河姆渡人,在用木料搭建房屋的时候,也以木料坚固他们的水井。人类早已熟悉土地能生长庄稼,并以木制的工具实施耕种,而他们经常品尝的百果以及草药,也离不开土地。同时,日常用火更是少不了木柴。当远古人类发现用泥土可以烧制陶器的时候,木、土于人类的生命已经密不可分了。


有专家认为,金概念的建立,应该在发明冶炼前后,即有了青铜器,尤其是青铜器与人类的生活形影相随,不可分离的时候,金才可能作为一个概念,进入五行。我们知道,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把金石作为两个概念分别开来。作为生活、生产工具的石器,和作为治疗工具的砭石、石针等,早在发现金属的数千年前,甚至数万十年前,便已经存在了。


由此,我们恐怕还不能否定金石与水、火、木、土一样,早已进入人类的生命意识中了。可见,五行的观念与阴阳一样,源远流长,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积累和发展,并且,它始终与人类的生命意识密不可分。


五行是作为对生命,对生存的思考出现的,生命意识是它的内核或前提。


到了商周时代,五行已渐成比较成熟的哲学思想。作为哲学思想的五行,也只有进入中医学,进入中国生命科学的巨著《黄帝内经》之后,才真正凝聚成完美,天才的哲学,才真正使自身焕发出不朽的生命光彩。



免责声明:以上整理自互联网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(我们重在分享,尊重原创,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)

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

平台累计配音,超40,050,000 分钟

  • 品质保证
   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+国内外专业配音员
  • 多种配音
   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
  • 公司化运作
   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
  • 双重备案
   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
  • 7*14全天候服务
   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:00-21:00都有客服
更多